> 產業動態 > 產業動態
 
 
半導體朝向原子等級製程技術發展
刊登日期 :2015-07-27   /   資料來源:電子時報

2015/07/27-蘇純儀

半導體製程持續微縮,除了技術的精進之外,新工具的開發也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應材官網
 
半導體產業在摩爾定律(Moore's Law)預測下持續演進,雖不時傳出製程已面臨極限的推測,晶片製造商仍不斷推出3D NAND、鰭式場效電晶體(FinFET)等新技術以因應。而今為了更上層樓,IC業必須進一步朝著處理原子等級製程的方向邁進。

Semiconductor Engineering報導,以目前的技術要將晶片製程提升至原子等級仍存在一些限制,因此相關工具的開發已是刻不容緩。

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近期推出次世代原子層沉積(Atomic Layer Deposition;ALD)工具以及新的蝕刻系統,而科林研發(Lam Research)等其他廠商也於7月上旬的美西半導體設備暨材料展(SEMICON West)展示了相關工具。

目前業界已可見一些ALD製程之應用,ALD市場的相關業者包括應材、ASMI、科林研發、TEL等。據應材預估,ALD產業規模將從2014年8.3億美元,成長至2015年的9.25億美元。

應材蝕刻事業副總暨技術長Uday Mitra表示,在英特爾(Intel)第一代22奈米FinFET製程中,鰭結構的主要部分只有19個原子大小,而蝕刻的部分更縮至10%,約為2個原子大小,因此晶片製造商將需更進階的製程技術,以應付持續微縮的晶片。

但以現有工具來看,就算只是想為這些微小結構進行量測都極具挑戰。原子的直徑約為1埃(angstrom),而1埃約等於0.1奈米。原子力顯微儀 (AFM)供應商Park Systems董事長Keibock Lee認為,半導體製造商需要可以處理0.5埃以下製程的工具。

今日市場上的ALD解決方案,是透過製程氣體與材料表面進行化學吸附反應、及該反應的自我侷限(self-limited)特性,在每一次進氣循環的過程形成厚度為一層原子的薄膜,讓製程的控制可精確至原子層級,但這種方法有著速度緩慢、效率不彰的缺陷。

有鑑於此,應材推出全新Olympia製程系統,克服傳統ALD技術所面臨單晶圓設備的製程方法於化學反應調控上之不足,以及爐管設備製程週期過長等限 制。主要為10奈米之後的製程所設計,可用於低溫薄膜、曝光、選擇性沈積、高介電(High-k)及低介電(Low-k)等各種應用上。

Olympia模組化的硬體設計,還可完全分離製程中的不同化學反應物,省去傳統ALD技術所需的冗長化學反應氣體除淨步驟,提升製程效率。

另一大廠科林研發則是為VECTOR Extreme平台推出ALD Oxide系統。由於晶片製造商在在14奈米以下的製程便會採用自對準型雙重曝光(SADP)及自對準型四重曝光(SAQP)技術,但關鍵尺寸的變異會隨著多重曝光而增加,讓製程品質控制益發困難。

科林研發宣稱,ALD Oxide系統支援SADP及SAQP製程,不但可讓製程品質控制達到要求,還可同時處理4片晶圓,比其他解決方案的產能增加20%。

此外,對於製程中蝕刻變異的控制同樣也是來到原子層級,新式原子層蝕刻技術(ALE)已在開發中,應材就推出了Centris Sym3蝕刻系統,提供原子等級的精密度,而科林研發也為DRAM及3D NAND的微縮推出了Flex G系列蝕刻工具。
 
 

 
關於聯盟活動訊息產業動態會員專區技術服務技術發展相關網站聯絡我們會員登入
版權所有 © 2012 先進微系統與構裝技術聯盟    服務信箱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17館203室    電話: 03-5917408    傳真: 03-5917193

網站設計

支援IE、Firefox及Ch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