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業動態 > 產業動態
 
 
摩爾定律失靈 英特爾架構設計壓力增
刊登日期 :2015-08-11   /   資料來源:DIGITIMES中文網

英特爾(Intel)奈米製程研發進度不斷推遲,一直被英特爾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開始失靈,英特爾不得不調整既有的開發鐘擺週期,以期在競爭激烈的半導體市場中維持領先。

富比世(Forbes)網站報導指出,由英特爾共同創辦人Gordon Moore提出的摩爾定律經過不斷修正,認為每隔2年處理器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便會翻倍。但根據英特爾在2015年第2季財報上公布的最新時程表,14奈 米轉換到10奈米需花30個月,比預期的時間多出25%。英特爾首個10奈米產品Cannon Lake的出貨日期,也延至2017年下半。

英特爾計劃於2016年下半,推出新的14奈米PC處理器Kabylake,取代延後登場的新製程。Kabylake針對既有Skylake架構提出一些調整,是英特爾第三版的14奈米產品。

Cannon Lake的延後與Kabylake的推出,代表英特爾原本一年製程、一年處理器架構的產品鐘擺策略,已修正為在推出製程後,連續兩年推出處理器架構的新週期,希望在疲弱的PC市場,滿足全球PC製造商對最新技術的需求。

就在英特爾無法再繼續奉行摩爾定律之際,其他競爭對手正急起直追。IBM宣布製造出7奈米製程的概念晶片。然而這不代表IBM已超越了英特爾。IBM的晶片屬於一次性設計,離大量生產目標仍有一段差距,不過IBM的7奈米晶片仍為英特爾證實了許多新生產技的可行性。

除此之外,GlobalFoundries、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台積電等晶圓廠商,也都各自投入了10奈米與7奈米製程的研發。三星與台積電很可能會在2017年趕上英特爾,推出10奈米製程,對英特爾造成不小壓力。

由於嵌入市場與物聯網(IoT)市場並不需要使用頂尖的奈米製程,英特爾的競爭對手可透過改進28奈米等舊的節點技術,在這些市場獲得相當大的優勢。

如何在開發新處理節點的同時維持合理預算,是所有半導體廠商的一大挑戰。許多新的晶片並不採用最頂尖的製程技術,而選擇利用在既有節點技術提升產品表現。

摩爾定律的延遲將會連帶拖累PC與伺服器的表現,對英特爾造成相當大的衝擊,因此英特爾選擇加快研發處理器架構的腳步,才能繼續維持市場的領先地位。
 

 
 

 
關於聯盟活動訊息產業動態會員專區技術服務技術發展相關網站聯絡我們會員登入
版權所有 © 2012 先進微系統與構裝技術聯盟    服務信箱  
地址:新竹縣竹東鎮中興路四段195號17館203室    電話: 03-5917408    傳真: 03-5917193

網站設計

支援IE、Firefox及Chrome